

網絡配圖
近日,杭州市東園小學副校長吳海燕發現,八成送孩子進校門的家長一手攙娃、一手撐傘,身上還背著沉重的書包;有老人最后蹲著給娃換鞋,卻被娃頻頻埋怨。 于是,她給600位家長發短信,要求家長讓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誰知僅有3位家長回復,吳海燕因此被網民稱為“最郁悶校長”。她的“郁悶”,也引發了社會對兒童家庭教育的廣泛熱議和反思。
校園“三幕”引校長反思
3月13日7時許,杭州下著大雨。東園小學副校長吳海燕像往日一樣在樹園校區巡查。半小時內,連續發生的三件事讓她郁悶不已。第一,她發現八成送孩子上學的家長背著孩子的書包,一手攙娃一手撐傘。第二,春季多雨,她和往常一樣準備從教室搬凳子到走廊,方便孩子換掉雨鞋,卻聽見有家長大喊:“凳子在哪?學校怎么這樣服務?”當她解釋情況并問該家長能否幫忙時,對方卻以趕著上班為由拒絕。
第三件事是凳子放置好后,孩子們便自顧坐下。有一位爺爺蹲下替孫子換鞋,孩子卻和其他孩子打鬧,還埋怨爺爺:“你給我穿的是什么鞋子,鞋子這么小你讓我怎么活?”爺爺聞言不停道歉。吳海燕問孩子:“怎么能這樣跟爺爺說話呢?”孩子臉紅說了句“對不起”,爺爺卻賠著笑臉解釋:“跟孫子沒有關系,是我的錯?!?/p>
“溺愛之風不可長!”深感痛心的吳海燕決定,今后下雨天將不允許家長進校園接送學生。她通過學校的廣播對全校孩子講述案例分析原因,并提出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天根據次日課程整理書包,一把雨傘、一個書包、一雙鞋子,都需自己拿;家長不能進入校園,孩子到走廊自己搬凳子換鞋,并把凳子留給后來同學使用;同時請孩子們帶話給家長,對家長的“代 替”說“不”,希望家長配合并支持學校。
隨后,就同一內容,她擬了一條300多字的信息,用校訊通平臺給600多位家長群發了通知短信,短信中寫道:“我們的孩子已經長大,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她請各位家長“在家里也有意識培養孩子獨立做事能力”。
然而,半小時中只有兩位家長回復,絕大多數的家長并未回復。
“最郁悶校長”獲力挺社會熱議家庭教育
“是我小題大做了嗎?還是哪里做得不對?”吳海燕陷入了不安與自省。她因感慨而發的朋友圈和她關心的“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引起媒體和網友的關注,她還被網友稱作“最郁悶校長”。
相關話題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有人認為,這樣的行政做法過于強勢,沒考慮受眾感受。但多數網民支持吳海燕的做法:“溺愛是害,難道要照顧孩子一輩子嗎?”
現實生活中,吳海燕也收到更多的點贊。不少家長見到她豎起大拇指:“你做得對,我們都支持你?!?月16日,學校又通過校訊通發布校門外接送學生的補充細則?!凹议L們回短信了,紛紛表達歉意和支持?!眳呛Q嗾f,收獲家長和同事的支持,引起社會對孩子成長的關注,自己感到很幸福。教育理念不是只通過一個人力量、做一個活動就可實現,還需要廣大家長支持。
吳海燕描述的現象,海南省海口市一小學校長表示他也見過:早餐店里,爺爺一口一口喂著三年級的學生吃早餐,對上課鈴聲置若罔聞。“我支持吳校長的做法,如果僅靠學校教育,家長卻放縱孩子,容易產生‘五加二等于零’的效果?!?/p>
2015年12月,全國婦聯發布的第二次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結果顯示,父母過于關注孩子的學習,7成以上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部分父母缺乏對孩子勞動、運動等能力的培養,父母認為孩子最差的是“家務勞動能力”。
“家庭教育缺失不僅導致自理能力差,也會對孩子性格塑造產生消極影響?!焙?谑袨I海第九小學副校長吳少蘭說,有個別家長“護短”,孩子和同學發生沖突傷到對方,老師協調引導時孩子承認了錯誤,但第二天又否認了。家長則稱孩子是因年齡小害怕才承認的。家長逃避責任作出了錯誤示范,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不誠實、不愿擔當的性格。
莫讓家庭教育變了味,專家建議學校和家庭各司其職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說,在實踐中,家庭教育往往變成學校要求家長去關注孩子的成績、督促孩子完成作業,而忘記了家庭教育更應該是父母子女如何互相尊重、如何有效溝通,當孩子有不良習慣的時候,應該怎么樣去教育他。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布的《2016年中國親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稱,全國4萬多0到10歲兒童家庭隨機抽樣調查中,許多家長不能正確理解“愛”的真諦,不自覺地把成人的思維和意識當做“愛心”傳輸給孩子。
熊丙奇建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應該各司其職。學校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知識教育,同時關注學生的道德、品質等,讓學生有健康的身心發展;家庭更應該注重生活教育,關注孩子做人做事。為了實現綜合發展,必須完善對學生的綜合評價機制。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我國家長的代勞教育觀念比較普遍。一方面,家長不給孩子自主決定的權利,所有的決定都幫孩子做;另一方面,不讓孩子 承擔任何責任,認為只要學習好就可以了。“父母包辦一切,容易讓孩子養成被動型人格,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發展?!彼ㄗh,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劃清彼 此之間的責任承擔界限,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不能幫著承擔。
吳少蘭表示,近年來,“家長學校”在指導家長如何開展家庭教育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更好地發揮作用需進一步增強師資力量。除了本校老師外,“家長學校”的教員也可來自家長和家庭教育專業組織,關鍵是要有家庭教育專業知識。
新華社北京3月19日新媒體專電 題:杭州“最郁悶校長”引發的家庭教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