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義務教育入學意見發布 五類兒童按本市戶籍對待
0
新華網
2025年04月21日
4月18日,北京市教委發布《關于2025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今年入學政策總體保持穩定,堅持區級為主、免試就近入學,確保每一名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小學入學堅持以登記入學為主,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的入學方式;小升初采取免試、按志愿派位錄取的方式。4月30日前,各區將陸續發布入學政策。5月1日起,義務教育入學服務平臺開通。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義務教育入學工作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入學條件和方式最大限度保持一致性和連續性,切實穩定家長預期。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凡年滿6周歲(2019年8月31日以前出生)均須參加學齡人口信息采集,免試就近入學。本市戶籍無房家庭適齡子女在非戶籍所在區入學按有關規定辦理。各區教委將積極穩妥推進以登記入學為主,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的入學方式,強化部門聯動,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審核入學資格。本市戶籍小學畢業生根據志愿派位入學,報名人數少于招生人數的初中,就近登記入學。按本市戶籍對待的適齡兒童少年,包括區臺辦認定的臺胞子女、區僑務部門認定的華僑子女、國家或北京市博士后管理部門認定的在京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員子女、符合隨軍進京落戶條件正在辦理隨軍手續的現役軍人子女,父母一方為本市戶籍或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方式與本市戶籍相同。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由各區結合實際制定并公布實施細則。父母持本人在京務工就業材料、在京實際住所居住材料、全家戶口簿、北京市居住證,到居住地所在街道辦事處或鄉鎮人民政府參加入學資格審核,通過后進入入學程序。殘疾兒童少年同等條件下在服務范圍內就近就便優先入學。烈士子女、臺籍學生、華僑子女、現役軍人子女、全國勞動模范子女按有關規定在同等條件下給予照顧。市教委介紹,今年幼升小入學人數與上年度基本持平,學齡人口變化與北京市常住人口數量變化趨勢相一致,呈現出學位壓力向初中階段傳導的趨勢。本市建立了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學位供給機制,今年新增2萬余個中小學學位,緩解學位緊張問題,保障更多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市教委將支持各區聚焦人才的連續培養、貫通培養、聯合培養,依托集團化辦學等新載體,推進資源要素無障礙流動,有效化解學位壓力在學段間傳導的問題。同時,本市正在探索以集團為育人主體的連續培養新模式,通過建立更加包容高效的育人新載體,推進人才的長鏈條貫通培養。目前,全市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70%、學區制管理覆蓋率達90%。今年,市教委制定了2025年北京市義務教育陽光招生專項行動方案,堅決落實教育部陽光招生要求,明確重點任務。嚴禁以考試成績和各類競賽證書、培訓競賽成績、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嚴禁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以培訓班、校園開放日、夏令營等形式提前招生、選拔學生;嚴禁任何學校以實驗班、特色班、國際部、國際課程班等名義招生。本市將對違反“四個嚴禁”要求、違規“掐尖招生”行為堅決嚴肅查處。紀檢監察部門全程參與監督義務教育入學工作。今年義務教育入學重要時間安排與往年基本保持一致:5月1日,義務教育入學服務平臺開通。5月6日至5月31日,小學入學信息集中采集。6月14日至6月15日前,各小學審核入學相關材料。7月3日,小升初派位錄取。7月上旬,各小學和初中發放新生入學通知書。針對多孩子女長幼隨學的問題,今年,市教委指導各區堅持自愿申請、公平公正、就近就便的原則,積極為多孩子女長幼隨學創造條件,著力解決家長接送不便等實際困難。各區將采取有力措施,盡最大努力克服學位壓力,保障多孩子女同校就讀,深化“教育入學一件事”服務場景建設。今年,北京市義務教育入學服務平臺接入了“京通”市級統一身份認證平臺,依托本市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進一步簡化界面層級、精簡辦理環節、加快資料核驗、縮短辦理時間,持續深化“一網通辦”,讓入學服務更加便捷高效。市教委:義務教育入學平臺開通后,家長即可查閱相關入學政策和操作流程,小學入學信息集中采集時間將持續至5月31日,存在特殊情況則需要到各區義務教育入學負責部門辦理。兒童不足齡將無法注冊,虛假信息無法通過審核,戶籍、房產、社保等信息將通過政務信息核對,虛假信息通不過審核且會影響孩子入學。此外,信息采集先后順序不影響入學秩序和入學結果。信息采集是入學的第一步,下一階段是入學資格審核,審核通過的才能進入入學流程。家長進行信息采集時不用著急,可以提前準備相關的材料,填寫步驟很清晰,一般10分鐘內就能完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