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a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_人人操人色_无限观看在线视频hd_国产拍偷精品网高清无删减 - 他激烈地吸着我的奶头视频

中國育兒在線> 育兒資訊> 母嬰新聞> 瀏覽文章
這家連鎖幼兒園教師可帶薪休心情不好假 隨時申請
0 未知 2017年11月27日

本報訊“如果你們感覺心情不好,可隨時提出申請休假,而且不扣工資。”近日,遼寧沈陽市一所連鎖幼兒園的園長在一次幼教培訓會上對老師們鄭重承諾。

心情不好可享帶薪休假,這樣的“園規”無疑是對幼教的優待,其目的是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空間。但專家們認為,真正優待幼教行業還需要提高社會地位,提高薪資待遇。

沈一幼兒園推新園規:

心情不好可享帶薪休假

此前,國內媒體報道過幼兒園虐童事件,這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

沈陽一家連鎖幼兒園的園長張老師告訴記者,每當社會上出現類似事件,作為幼教從業者他都深感痛心。因為整個家族都從事教育事業,他見過用心對待孩子和家長的幼兒教師,見過剛入行就用心研究兒童心理和行為的年輕姑娘,也見過致力于傳播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學前教育研究者,但只要有此類事件發生,很多勤勤懇懇為幼教事業付出的人就會備受打擊。所以,他近期在幼兒園召開會議上提出:“心情不好可以休假,而且是帶薪休假。”

同時,他還改變了以往的“一言堂”開會模式,讓老師們自由地說,其目的就是讓老師心里無障礙,將心里的不快在會上徹底解決,不帶到教室,不帶到家里。同時他還推出“監督制”,一個班級三位老師,如果有一位老師的言語或情緒不好,另外的老師可起到提醒和監督作用。而他的“巡查制”也會堅持推行。

該園長告訴記者,也許他的想法和做法并不能在全社會范圍內推行,但從理念上看,這是對幼教老師尊重的體現。幼教群體多數是年輕人,面臨著擇偶、結婚、生子階段,可能會有一些煩心事困擾,給老師一個調節心情的空間,等待心情好的時候來上班,就會給孩子們一個好的教育環境。

調查:被認為是“帶孩子的”

幼教專業社會認可度不高

幼兒園老師在人們的心里究竟是什么地位呢?近日,記者隨機采訪各個年齡段的市民:提到幼兒教師,你首先會想到什么?

69歲的李寶坤:我覺得就是一個孩子王,別給孩子磕了碰了就行。

45歲的任女士:帶孩子多輕松啊,小孩子好擺弄,說啥是啥。

55歲的秦女士:女孩子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就可以干個幼師,職業門檻低。

23歲的李菲:幼教老師挺好干的,無非是喂飯、穿衣、哄孩子睡覺嘛。

王先生:我家寶貝去的幼兒園,都喊阿姨,沒有稱呼老師。

這些看法雖然不夠全面,但是目前社會對于幼兒教師職業的普遍認知。然而,記者調查幼師行業發現,事實并非如此。

幼兒教師需要學習什么呢?

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嬰幼兒護理、學前兒童活動設計與指導、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教育、藝術教育、鋼琴、音樂、舞蹈、美術……

現狀:高專業低工資

幼師平均薪酬3210元

從事幼教職業的大學生,其就業質量如何?薪資如何?記者通過私立幼兒園、公立幼兒園以及私立連鎖幼兒園的幼教薪水了解到,目前,沈陽幼兒園教師的薪水平均在3200元。私立連鎖幼兒園的平均薪水達到3000元~3500元,高薪水的能達到4000元以上。而一些小型幼兒園薪資較低,大約在2500元左右。

根據職友集網站近一年對4184份樣本的統計顯示,全國幼兒園教師平均薪資是3210元。以上海地區為例,幼師的平均薪酬為4500元/月,比各行業平均薪酬5380元/月低約16%。其他城市幼師薪酬也比全行業平均低10%~30%,各地市及鄉鎮幼兒園甚至不到2000元。麥可思研究分析發現,從事“幼兒與學前教育”職業類的大學畢業生,體現出收入不高但工作滿意度較高的特點。具體來看,2016屆本科生中從事“幼兒與學前教育”職業類群體,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為3504元,比全國本科平均水平(4376元)低872元,但就業滿意度(67%)略高于全國本科平均水平(66%)。

2016屆高職高專生中從事“幼兒與學前教育”職業類群體,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為2706元,比全國高職高專平均水平(3599元)低893元,但就業滿意度(68%)明顯高于全國高職高專平均水平(63%)。

對就業不滿意人群進行深入分析發現,“收入低”是2016屆從業畢業生就業現狀不滿意最主要的原因,本科、高職高專生的該比例分別為72%、76%,且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個、12個百分點。

幼師自述

“有時累得回家都不想說話”

孟童(化名)是一所幼兒園的老師,她畢業于沈城一所大學的師范專業。在學校的時候,她考下了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資格證,鋼琴8級,舞蹈比賽上也拿過獎項。

她大學畢業后就做幼教行業。在真正成為一名幼教前,她以為帶小孩真是和孩子一起玩,有愛心就足夠了,然而事實上沒那么簡單,這個行業要求她要做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

孟童講述她的經歷時,會因為自己的努力而激動落淚。她說,特別是小孩子剛上幼兒園時,一個班級80%以上的孩子都在哭著找媽媽,老師們就要變成媽媽哄寶寶。為了讓他們盡快適應環境,還要想各種辦法讓他們開心,喜歡這里;等他們熟悉了幼兒園,又開始頑皮不聽話,這個時候還要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幼兒園老師絕對不是做媽媽的工作,不是餓了喂飯、渴了給水、困了哄睡。”孟童告訴記者,要培養孩子獨立的行為能力,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好與負責。

“一個班級的出勤率,是體現對老師工作認可程度的一個因素。”孟童說,為了讓孩子們每天喜歡來幼兒園,她每天要想好玩的游戲和花招。有時候覺得自己可以當演員,因為一會態度和藹,一會又要嚴厲,需要經常扮演各種角色。有時候搞活動,還要布置教室、做手工藝品、畫畫剪紙做手工。現在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相當高,為了提升家園共育的效果,還需要跟幾十位家長溝通,針對育兒問題給予幫助和解答。因為教室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重要中心。

“有時候回家都不想說話,感覺真的特別累。”孟童說,但每天早上還要整理好心情,面對這么多可愛的孩子,生怕自己的一言一行哪里不對,傷害了孩子。

但有時想休不能休,難免會帶有情緒。但現在心情不好可以有時間調整,真的是懷有一份感恩,也覺得更有動力和歸宿感,愿意很好地繼續在幼師的崗位上工作。

記者采訪幾位幼教老師發現,這種辛苦他們感同身受。一位從事20年幼教行業的老教師說:“我打算50歲就退休了,感覺真的特別累。有時候想,家長需要我們理解,可我們也希望有人理解。我們希望能多一些好的辦法和規定,比如建立園長溝通制,有心事可以跟園長溝通,多一些心理培訓課堂等等。”

專家聲音

為學前教育發展而立法

記者了解到,隨著二胎的放開,對幼師的需求逐漸高漲,但幼師數量普遍不足,所以“有點學歷就可以做幼教,會帶孩子就可以開辦幼兒園”這種現象也有存在。然而,目前由于待遇低、門檻低、社會認同度不高等現實情況,學前教育專業并不能吸引更多優質生源。這種現象在全國各地都有存在。

那么,如何根本性解決這一問題?

沈陽師范學院學前教與初等教育學院院長但菲提出,國家有明確規定,需要持有教師資格證才能上崗。為了解決職業的供需平衡,有關部門必須做好隊伍建設,做好人才培養,確保教師待遇落實。除此之外,對教師經常做一些心理培訓,多一些心理疏導,讓教師得到自我認可和社會認可。

同時,國內有教育專家提出,要為中國學前教育發展而立法,確保政府發展學前教育事業的職責落實到位,確保教師待遇落實和師資隊伍建設,確保幼兒園管理體制和監管到位。在《教育法》所規定的四個獨立學段中,唯獨學前教育沒有立法。現在二胎政策全面放開,這更加突出了為學前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另外,但菲也提出,作為家長也可以給予一定的支持,因為只有家長們的教育意識提高,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尊重幼兒老師的工作價值,學前教育才會得到全社會更好的重視與發展。

(華商晨報記者 楊曉明)

相關推薦
系統錄入 評論數:0 2017-09-04
系統錄入 評論數:0 2017-11-27
系統錄入 評論數:0 2017-01-18
文章點評
新版
反饋
Copyright 2010-2020 Powered by yuerzaixian.com,育兒在線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15047120號-2 合作電話:18612664989 QQ:582305286 育兒媽媽QQ群:22478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