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嬰幼兒乳粉配方已獲批121個 "洋"奶粉僅三成
0
未知
2017年08月15日

8月以來,我國嬰幼兒乳粉配方注冊工作“提速”。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外公布第三批乳粉配方企業注冊通過名單。澳優、伊利、圣元、諾優能、明一、晨冠等6家企業23個配方獲得注冊。不足半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共計批準、公示了121個嬰幼兒乳粉配方。從公布的名單來看,國產品牌將“洋奶粉”遠遠甩在了身后。
記者梳理三批嬰幼兒乳粉配方注冊目錄發現,國產奶粉品牌持有的注冊配方為89個,占三批配方總數的近3/4 ,“洋”奶粉品牌的注冊配方僅32個,占1/4。消費者熱捧的網紅“洋”品牌牛欄、明智、愛他美、喜寶等目前都尚未入榜。
據國家食藥監管總局保健食品審批中心之前披露的消息稱,目前僅有約40%的進口企業完成提報奶粉配方注冊。對于國產品牌多于“洋”品牌,有業內人士透露,部分外資品牌對嬰配乳粉配方注冊新政的要求認識不夠,準備不充分,動手較晚,之前一直處于觀望態度。隨著后續名單的出現,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獲證企業會逐漸增多。
去年10月1日,號稱史上最嚴奶粉新政的配方注冊制度《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出臺。《辦法》規定,從2018年1月1日起,獲批的奶粉都須在外包裝上標注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編號,未取得注冊的品牌,將不得在我國境內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
據統計,我國103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共有近2000個配方,個別企業甚至有180余個配方。奶粉注冊制新政在2018年1月1日正式執行后,貼牌、代加工和假洋牌將全部被清出市場,品牌數量將從2000個配方縮減到500個以上,70%以上的奶粉品牌被淘汰。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通過注冊企業名單的陸續公布,國內奶粉行業的發展將更加規范有序。
相關推薦
放松心情適當運動,充分睡眠,及時補充營養都很重要